}//} }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about us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联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核电项目及配套设施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开发;输配电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核电运行安全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售电。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控股子公司26家,参股公司5家,合营公司1家;控股在役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9.2万千瓦;控股在建核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455.8万千瓦,总资产规模超3300亿元,员工总数超13000人。

包括: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厂;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

我国第一座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水堆核电站——秦山第三核电厂;

中俄核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江苏田湾核电厂;

全球首台三代核电AP1000——浙江三门核电工程;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工程;

海南省能源建设一号工程——海南昌江核电工程; 受托承建国家重大核能科技专项示范快堆工程——福建霞浦核电工程;

首个以核电为主、兼顾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和工业旅游的综合性能源平台——福建漳州核电工程

按照国家“安全发展核电”的方针,本着对国家、对核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将安全生产作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创造了160多堆年安全无事故的核电运行业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核电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科学谋划中长期发展,为企业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建设“魅力核电、美丽中国”,擦亮“中国核电、国家名片”而不懈奋斗。

中国原子能事业因大国崛起之需要,而横空出世。在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进程中,一个勇担国任的专业化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于1980年应运而生。它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核工业行业内率先成立的实力雄厚的核工业国际贸易公司。

在将近40年时间里,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为锻造国之重器、为建设强大中国核工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7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决定,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与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合并重组,组建新的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核燃料研发、制造、销售和国际贸易服务一体化运营。

公司运营管理业务范围迅速扩大,产业发展能力迅速增强,现已跻身世界核燃料市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燃料产业公司。

公司是中国国内唯一的核燃料生产商、供应商及贸易服务商,主要从事核燃料产品(铀纯化转化、铀浓缩、元件、专用设备)的生产制造、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铀产品、核燃料循环设备、核电技术设备的进出口贸易。承担中国主要核电站技术设备的外贸代理和所有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承担中国首座出口核电站的技术转让和燃料组件供应;可为欧美和亚洲国家核电站供应核燃料,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援助发展中国家提供科研型核反应堆及核燃料等服务。

公司拥有十分成熟的铀纯化转化技术,生产供应稳定,产能达到万吨级别;拥有自主化的离心机研制能力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满足中国目前及未来核电发展对分离功的需求和一定的国际市场分离功需求;拥有完整的核燃料元件研发制造能力,从设计、研制、入堆考验、性能检测到批量生产均实现了国产化;拥有核级锆材及产品的研制与加工能力。

随着国内外核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公司核燃料产业建设与贸易服务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从核电、核燃料产业贸易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到了五矿化工、机电、轻工、纺织等领域。

公司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相关企业,保持着良好的贸易与业务合作关系,形成了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可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永葆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动力,推动中国核工业实现更好更快更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联系人:牛宁  010-66297155,niun@mails.cneic.com.cn

中国铀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铀业)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地矿产业板块的专业化公司,是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我国核军工和核能建设所需天然铀产品的专营供应商,我国天然铀产业全球化经营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为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提供铀资源保障的崇高使命。

中国铀业是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部矿冶局和中国国核海外铀业三部分组建而成的。其中: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始创于1955年4月,经历二机部三局、核工业部地质局、中核总公司地质总局等名称的更迭。核工业部矿冶局始创于1958年1月,经历了冶金部三司、二机部十二局、核工业部矿冶局、中核总公司矿冶局、金原铀业公司等名称的更替。中国国核海外铀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是集团海外铀资源投资、勘探和开发的经营平台。为进一步做强做优我国天然铀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2011年集团公司全面整合三家单位组建了地矿事业部。2017年5月,地矿事业部更名为中国铀业有限公司。

中国铀业主要从事国内外铀矿等资源项目的勘查、开发和采冶及地矿延伸产业。60多年的光辉积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集科研、设计、施工、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先进的天然铀产业体系,地矿延伸产业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下辖重要企事业单位40多家,职工11000余人。

近年来,中国铀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核安全观和核工业创建6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国家部委、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扩大落实数个万吨级砂岩资源基地,建成首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硬岩矿山攻坚改革,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铀矿勘查开发走出国门,地矿延伸产业国内海外市场开发亮点纷呈,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铀业将牢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牢牢把握打造“核军工基石、核电粮仓”的定位使命,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统筹国内开放、海外开发、战略储备和国际贸易,确保天然铀安全、稳定、长期、可靠供应;推进创新引领和转型升级,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世界第一的天然铀企业和国际一流的综合型矿业公司,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以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以下简称“中国核建”,股票代码:601611),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是我国国防军工工程重要承包商之一,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祖国大陆包括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建设任务在内的全部核军工以及全部在运核电站核岛的工程建设任务,并在超高层、大体量、高精度工程方面积累了大量专利技术和业绩。中国核建拥有十五家二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含财务公司),一家托管、1家分支机构。

中国核建欢迎你的加入!

中核环保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0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吴秀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推广;项目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等。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原”)于1983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中原作为中核集团核电“走出去”的专业化平台,是我国第一个海外核工程建造商,开创了中国核工业走向世界的先河,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成功建设核研究中心和商用核电站。公司连续多年入选美国权威杂志《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2021年排名第55位。

中国中原下辖深圳中核集团有限公司、中核集团中东有限公司、中原运维海外工程有限公司、中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根据中核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部署,作为集团公司核能“走出去”产业链链长,以引领中国核能走向世界为己任,坚持面向全球、服务全球,聚焦国际市场开发、工程建设、运维服务、国际贸易等主营业务,为全球核能客户提供全寿期“一站式”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010-68146633

邮箱地址:hr@czec.com.cn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0号首建金融中心

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浦原),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9家专业化公司之一,也是中核集团八个核心板块之装备制造板块,主要业务涵盖:核与非核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供应链管理、国际国内贸易、产业园区运营等。

截止2020年8月,中核浦原总资产103亿元,员工近4000人,所属二级企(事)业单位20家(其中授权管理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9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4家),三级单位15家(其中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1家、参股公司10家),其中1家事业单位,1家上市公司。

目前,中核浦原在工业阀门、专用设备、仪器仪表、新材料等部分细分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导及参与修订编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到95项,拥有各类专利215项,旗下“SUFA”、“H”、“262”、“光华”等品牌,在业内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世界一流跨国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育了全球最大的火灾探测器生产商和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电磁流量计制造商。近年来,中核浦原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持续缩短技术差距,逐步发展成为引领国内核特色装备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核资本”,2016 年 7 月 29 日注册成立,2018 年“两核”重组后实体运作,2019 年 12 月收购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第一股同方股份,是中核集团旗下最具规模和潜力的专业化公司之一,是具有鲜明核科技创新属性的特色金融机构,拥有“中核+清华”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具备“金融+科技”的强劲综合发展实力,肩负着为集团提供产业金融和科技创新服务的双重使命,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团公司金融产业统一管理平台和以信息化为抓手的科技服务平台。

中核资本围绕产业金融和科技创新“双主业”定位,坚持服务集团和价值创造。金融产业涵盖投资并购、融资租赁、产业基金、保险经纪、商业保理、金融咨询等,全面服务集团主业发展。科技产业以同方股份的信息技术、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业务为主,助力中核集团产业升级。同时,公司将中核集团“小核心、大协作”核科技创新体系与同方股份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致力于为集团培育新产业,为集团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原)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成立的二机部六局。1988年1月,核工业部批准设立中国宝原开发公司, 1994年11月,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决定,将中国宝原开发公司、中国核工业物资供销总公司、中国核仪器设备总公司三家业务合并,公司更名为中国宝原工贸公司。2011年11月,中国宝原工贸公司更名为中国中核宝原资产控股公司。2018年3月,中国中核宝原资产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

2018年7月,随着两核重组,原属中核建设集团的中核投资、中核华建和中核地产被陆续划入中国宝原。2019年9月,为着力培育发展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中核集团将中核地产调出中国宝原,将中国同辐并入中国宝原,至此,中国宝原业务聚焦核技术应用产业,同时兼顾现代服务、资产管理,其中核技术应用基本形成从技术、产品、到服务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实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中国宝原经过近年来的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发展规模明显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投资并购水平不断提高、调整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中国宝原资产使用效益不断提升,近五年EVA持续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5、2016连续两年获得中核集团“业绩突出贡献奖”,截至目前,资产总额332亿元,法人单位212家,在岗职工人数近1.84万人。

中国宝原拥有2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01763.HK)、中国核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0611.HK),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凯利深圳核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同辐、中核医疗、中核健康、中核质子等多个核技术应用细分领域的投资公司,拥有8家医疗服务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超过5000张。

中国宝原作为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公司,致力于让核技术为人类创造幸福,负责落实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集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自1965年建院以来,已经形成包括核动力工程设计、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集成供应、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实验研究、核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是军民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我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00余人,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人员1700余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涉及50多个工程专业和学科。下设5个研究所、1个企业管理部和1个基地、3个专业保障中心、90多个实验室(其中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力量雄厚,实验设施先进,在我国国防、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能源开发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院在4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发扬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先后先后创造了“五大里程碑”,并通过了ISO9001-2000、GJB9001A-2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具备反应堆工程主导工艺甲级设计资格,具备核蒸汽供应系统集成供货能力。

我院积极致力于核电研发,培育了国产化核电品牌CNP600、C NP1000、CPR1000,承担着新一代压水堆核电站研究开发、超临界水冷堆技术预先研究等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 项的研发工作。

我院为国内所有在役核电站提供着技术支持与服务。我院努力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核技术应用的开发研究,初步形成了核能海水淡化、核级设备鉴定、核能低温供热、民用同位素及其配套的多种医用治疗机、工业用探伤机、“云克”抗类风湿系列药品和新材料等八大支柱产品。

迄今为止,全院共有14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申请专利100多项,造就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核动力专家,培养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学术带头人。随着“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立,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40多年来,我院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吴邦国委员长盛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面向未来,实现核动力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核动力院人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研究设计院的奋斗目标,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使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为中国核工程的研发中心,成为核蒸汽供应系统和设备集成供应商,为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联 系 人:刘西雨

联系电话:028-85900404

联系地址:成都市双流区协和长顺大道一段328号

邮政编码:610213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7日,前身是我国最早从事核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设计院,也是我国核电、核燃料元件工程研究设计的发祥地,为我国“两弹一艇”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唯一具备核电、核化工、核燃料研发设计能力,专业配备最完整的工程公司。

公司从业人员6210人。平均年龄:35岁,院士(含特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3人,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2人,中国核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集团公司首席专家2人,集团科技带头人4人,公司级首席专家11人。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基地建成后,以第一座反应堆和第一台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以此为基础原子能院在我国‘两弹一艇’研制攻关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各类骨干人才达一万多名。原子能院也因此获得了我国核工业“摇篮”和“老母鸡”的美誉。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现任党委书记为罗琦院士,院长为薛小刚研究员。现有职工4200多人,其中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1300余人、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72人、硕士生导师27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中核集团首席专家9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10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

原子能院目前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下设有9个研究单位: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反应堆设计所、反应堆研究所、反应堆运行所)、放射化学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辐射安全研究所、放射性计量测试部、回旋加速器研究设计中心、特种材料工程部;9个支持服务单位:科技信息部(战略研究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基地建设工程部、退役治理工程技术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新闻中心、集中采购中心、信息中心、核电技术服务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8个产业实体:后勤集团、实验工厂、电子仪器厂、原科公司(产业平台)、原丰公司、雷克公司、埃索特公司、国原公司。11个国家级、部委级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重点实验室)、国家核应急辐射监测技术支持中心、IAEA–CAEA核保障与核保安联合培训中心、核保障领域IAEA网络实验室。核工业研究生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同位素分会、北京核学会等均设在这里。

六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原子能院作为我国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作为重要科学思想库、技术储备库和人才培养库,为国家核科技创新、核工业发展、核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等八大学科领域,开发出了以同位素辐射技术为主导的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编辑出版的期刊有《原子能科学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质谱学报》《应用泛函分析学报》。197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奖、中华技能大奖和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等共160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1100余件;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都文明单位”“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诸多殊荣。

在当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效发展核能、加强科技创新的新时期,原子能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强军兴核的神圣使命,继续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和“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坚持“国家核科技研究基地”和“中核集团重要支撑”两个定位,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四个大型设施以及十一大国家级(部委级)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新的科技创新平台,以国防科技、先进核能开发、核基础及共性技术、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为主要方向,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国防军工的重要力量、先进核能的技术主导、核基础研究的主要支撑、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和核科技战略的思想源泉,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建设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依托核工业体系,经过40多年的努力,拥有较完整的开展核聚变能源研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四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及“十五”“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是我国磁约束核聚变领域首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单位。聚变研究和聚变相关技术的开发获多项国家专利,具有原创性的分子束加料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际聚变一流杂志及国际聚变能源大会上发表。

本院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七五”期间部分迁至成都市,九十年代于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全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科技人员11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7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55人,中级研究人员434人。

我国受控核聚变领域的第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于1997年在我院建成并投入运行。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包括等离子体约束、平衡、加热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高压大电流、超高真空、强磁场、强流离子源、微波加热、自动控制、复杂信息获取与处理、低温深冷、超导、大型电物理装置设计建造与维护维修、聚变堆工艺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22个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实验。特别是198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两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及其实验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的水平,处于国际上同类型、同规模装置的先进行列,并在探索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于2002年建成,2003年在该装置中首次实现偏滤器位形放电,把我国核聚变实验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配套与完善建设项目”,使这一核聚变装置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加热能力和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个新的台阶,具备了开展近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的能力。近几年在HL-2A装置上成功开展了偏滤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实验、超声脉冲分子束、低混杂波等专题改善约束实验研究,在等离子体约束和输运、大功率电子回旋波加热、加料及杂质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充实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数据库,为“十二五”核聚变能源开发和完成ITER计划任务奠定了基础。HL-2A已实现高参数条件下连续重复稳定的偏滤器位形放电,运行参数达到:纵场2.7T,等离子体电流450kA,等离子体存在时间6s,等离子体密度达0.8×1020m-3,能量约束时间达150ms,等离子体总储能达78kJ,电子温度5keV(约5500万度),获得了我国目前托卡马克装置最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在聚变堆设计与工艺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备了开展聚变堆物理设计、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聚变堆堆材料和聚变堆堆工艺的研发平台。2009年4月,HL-2A在国内托卡马克装置上首次实现高约束(H模)运行模式,获得的等离子体储能达40kJ,离子温度达2.8keV以上,等离子体约束改善因子达2。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

本院作为国家ITER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自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任务,承担了ITER的磁体重力支撑结构、屏蔽包层模块及第一壁、放电清洗与氚送气系统、中子通量监测系统和偏滤器朗谬尔探针系统等研制任务,以及ITER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关键工艺技术研发任务,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80年代中期,本院部份科技人员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渗注镀技术集成试验平台,成功开发出多种等离子体复合表面处理工艺;形成了离子镀膜、离子注入、微弧氧化、低温改性、等离子体炬和纳米粉末制备等优势项目,以及玻璃贴膜、中大功率特殊电源和数字真空计等优势产品。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与日常生活等领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欧盟标准设计、生产的表面处理设备出口欧盟,实现了整机出口发达国家零的突破。

本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国际前沿课题与先进水平,广泛利用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科技成果。目前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我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一届世界聚变能源大会、第十三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活动”(ITPA)诊断会议、第九届“中日聚变/裂变及先进能源系统材料会议”等国际会议。每年都有外藉科学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或短期技术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先后派出600多人次赴国外工作、进修和学术交流。随着ITER计划的实施,我院不断派出人员参加ITER计划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到ITER国际组织任职和工作。建院40多年来,全院已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部省级成果奖4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本院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分别于1978年和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于1999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出300多名硕士、100余名博士研究生。此外,我院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参加ITER计划,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才和聚变工程技术骨干。

2000年本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乐山基地创办了“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学院”,该学院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本、专科学历教育。

根据国家核能开发规划,“十二五”期间,我院将以“十一五”形成的能力和技术为基础,充分抓住ITER建造期间的良好的国际合作机遇,充分利用HL-2A及其升级改造后的装置以及承担的ITER计划项目,发展聚变关键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建设聚变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开发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和非核优势技术,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院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国际机构、外国政府和组织以及国际友人的帮助。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在本世纪内升起中国的“人造太阳”,造福子孙后代!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属于中央直属在甘企业,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于1958年经中央专委批准建设的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集军民品生产科研为一体的新型核工业科研生产基地。为我国“两弹一艇”的研制、国防和核电事业的发展、为振国威、壮军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为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及核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我们的城市
公司生活区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区,拥有完善的配套文化生活场地与设施。嘉峪关市交通便利,现已开通多条国内航线(可直飞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部分二三线城市航线也已开通),2015年高铁也已建成通车(可直达兰州、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已成为全国高铁运行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教育资源丰富,省重点高中2所。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首家花园型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拥有西北五省唯一的方特游乐城,2016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是茫茫戈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的队伍
中核四0四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现有员工460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71人,高级技师142人,高级工以上10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人,国家级技术能手8人、省部级技术能手40人;中核集团首席专家1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1人,中核集团首席技师2人,中核集团技术能手15人。
★我们的成果
经多年科研实践,公司在核工业建设和核科学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厂60年来实现科研革新1万余项。其中202项受到国家和部委表彰奖励,6项技术荣获国家发明奖,近200项科技成果获国防科学进步奖,12项技术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某厂设计与建造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他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国防科技三等奖1项;荣获中核集团“国防科技报告管理突出贡献单位”;授权专利突破200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证,被正式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分析检验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公司分析检验工作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们的实力
2019年公司固定资产200余亿元,营业收入56余亿元(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超过19亿元(同比增长73%),职工年平均薪酬17万元,公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我们的未来
目前,公司正按照国家要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进行体制机制优化创新,为迈向“以生产为基础、科技做先导、项目作支撑”的产研一体化新型战略核基地的目标而积极奋斗。
★我们的集结号
丰厚的待遇为你的生活提供坚强的保障,一流的事业为你的人生提供广阔的舞台,优美的环境为你的身心提供无价的健康,稳定的工作为你提供光明的前途。青年朋友们,加入我们吧,你们必将成为核工业的未来之星,在公司第三次创新创业发展的舞台上大展身手,舞出精彩的人生。
★我们的薪酬福利待遇
1.公司提供西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本科生入职第3年平均收入17万元。
2.一次性购房补贴:
本科毕业生:985、211院校的,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10万元。
硕士研究生:985、211院校或一流学科毕业的,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20万元。
博士研究生: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50万元。
3.非甘肃省嘉峪关市区、甘肃矿区户籍者,公司提供3年免房租员工公寓。
4.最高BM补贴1000元/月。
5.最高保健津贴1500元/月。
6.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员工缴纳六险两金,提供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假(30天)、护理假(30天)、产前假、哺乳假、健康体检、高温补贴等福利待遇。
7.生产区工作,公司提供免费工作餐,另每月提供1200元福利就餐费。
8.提供上下班通勤车。
9.完善的职工休闲文化体育设施。

中核集团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总院)是中核集团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在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核工业档案馆的基础上,新组建的直属单位,定位为核领域与中核集团的智库,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智库为奋斗目标,主要从事核战略与经济研究、核情报信息研究、知识产权研究、核工业标准研究、核工业信息化研究、书刊编研出版、质量认证、信息化技术服务等业务。

联 系 人:何宁宁
联系电话:010-88828739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邮政编码:100048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单位,是中核集团全行业全过程工程项目咨询平台,简称中核咨询(CNCC)。

公司主要从事核军工、核能利用、天然铀、核燃料、核化工、核环保、核技术应用和民用工程等行业的投资决策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和管理咨询三大业务领域。业务范围涵盖评估咨询、项目咨询、股权投资咨询、设计咨询、造价咨询、工程监理、设备监理、检修技术服务、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后评价、产业研究、质量管理咨询、科研管理咨询、采购管理咨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检测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咨询等领域。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300余人,具有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建筑、结构、安全、测绘、机械、设备、给排水、建筑与环境、热能动力、化工、材料、焊接、无损检测、电气、仪控、技术经济等多方面专业人才。作为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包括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设备监理师等丰富的国家注册资质人员。

中核咨询实施“人才固本、科技强身、服务集团、开拓市场”四大战略,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践行“强核强国 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工程咨询公司不懈奋斗!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核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直属单位。

公司以推进先进核能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为己任,是集高温气冷堆、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技术的研发、设计、集成创新和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反应堆工程设计甲级、核工业工程咨询甲级、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等重要行业资质,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核电和核工程经验的优秀团队。公司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工程实施主体,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成为中央企业和顶尖高校携手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共同推动核能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标杆和典范。

在股东的鼎力支持下,公司将继续深入推进高温气冷堆技术创新、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氢汽水热电”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同时将启动股份制改革,推动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实现公司更快更好发展。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26号楼。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新华发电)由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和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共同出资,兼具中央企业管理优势和水利部行业专业优势。新华发电作为中核集团水力发电、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承载着发展非核清洁能源的历史使命。

新华发电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金12亿元,资产总额超600亿元。

新华发电大力开发水电、光伏、风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探索推进储能、氢能等新业务,稳步开拓海外水电。同时,投资与清洁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水电、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等三大业务板块,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与资本市场对接,培育水电、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产业上市平台。截至2021年6月底,新华发电旗下11家区域平台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控装机规模超67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依托旗下新华供电公司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年供电能力20亿千瓦时;供水业务涉及陕西、宁夏220万人口及多个园区。

新华发电聚焦清洁能源主业,围绕“十四五”末实现2200万装机规模的发展目标,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实施区域化、一体化的特色发展战略,打造“为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奉献力量的综合智慧能源运营商和一体化方案提供者”,为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及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央企智慧和力量。

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核财务)成立于1997年7月21日,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单位共计25家股东单位共同出资设立,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43.86亿元,在职员工79人。

中核财务坚持“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功能定位,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促进集团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财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提升运行效率,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履行集团总部辅助管理职能。

中核财务公司奉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以“专业金融,成就托付”为企业宗旨,坚持功能定位,坚持产业金融发展方向,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产融结合,通过专业卓越的金融服务,为中核集团及成员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与资金保障。

二、发展历程

成立二十余年来,中核财务公司秉承“专业金融,成就托付”的企业宗旨,逐步形成以服务集团产业为主线、以集团化运作为支撑、以资金管理为基础、以金融服务为手段、以风险管理为保障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核工业特色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展道路。

三、人才队伍

中核财务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按照“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设立13个部门,现有正式在岗正式职工79人。中核财务致力于通过开放的人才选用管育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中核优势、数量精简、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队伍。

联系人:王女士

联系邮箱:wangyd@cnncfc.com.cn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玲珑路9号院东区10号楼

1990年7月,核工业总公司党校批准成立。1999年9月,更名为中国核工业党校。2021年6月更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校。核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于1987年12月1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核工业研究生部于1985年1月14日经教育部同意、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2020年1月10日,核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和核工业研究生部正式整合,实现实体化运作。2019年5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明确中核智慧城(天津)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由学校归口管理。

核工业党校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的重要部门,是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学校是集团公司直属单位,是集团公司人才教育培训的主要平台,是集团公司的“党建前沿阵地、人才培养摇篮、硕博教育基地、决策支持平台”。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党校姓党、核校兴核”的原则,打造“核铸强国人才培养工程”,建设成为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阵地,以人才培训、学历教育为两大主业的央企先进党校、一流教育培训平台。

核工业管理干部学院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10-89292513

中核(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简称“中核传媒”)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单位,承担着集团公司思想宣传、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对外宣传等职能,拥有《中国核工业报》、《中国核工业》杂志、中核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中国核工业”微信号、展览展示、科普文化产品等多项业务平台,为集团公司树立良好形象,凝聚员工力量,营造和谐发展氛围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中核传媒下设新闻处、网络新媒体部、报刊融媒体部、视频展览部、文化品牌部5个业务部门和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等3个职能部门,经过30余年新闻宣传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现已拥有一支业务精湛、适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专业化宣传文化人才队伍。

面向未来,中核传媒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融合发展,讲好中核故事,传播中核声音,打造中核品牌,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文化品牌传播形式多样,公共沟通顺畅和谐,兼具市场化报刊传媒和集团公司品牌传播双重功能的行业领先的综合性文化传媒公司。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10-68537282
邮箱:zhcmhr2020@163.com

核工业机关服务中心成立于1995年12月,为中编办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成立之初承担原中核总公司行政管理部的服务职能。2018年6月,中核集团和中核建设集团重组,根据《关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整合的通知》,核工业机关服务中心为中核集团直属单位,由集团公司直管。

根据集团公司对机关服务中心的定位,中心是集团总部行政后勤事务管理、服务、保障单位。主要职责是:集团总部房产(办公用房与职工住宅)及职工公寓管理、车辆管理与服务、通信管理与服务、总部会议和保洁服务、办公区物业管理、集团公司公文材料的印制、期刊及信函管理、总部餐厅管理、生活后勤服务等。承担总部委托管理的部分职能,包括职工住房制度改革、集团总部实物资产管理、京区人防工作、计划生育、绿化、爱国卫生、精神文明(社区文明)、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双拥等。

原二二一厂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为我国核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1987年,鉴于国家战略方针调整,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7年决定撤销二二一厂。1996年,经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中编办批复同意,由原核工业总公司组建全民所有制正局级事业单位,即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管理局(简称“二二一局”),为二二一离退休人员提供后勤管理与生活服务。

二二一局是中核集团直属单位,主要业务是在集团公司领导下,为二二一离退休人员提供后勤管理与生活服务,以及相关活动的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离退休人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对管理处进行全面管理、检查指导和监督服务。保证与老同志沟通渠道畅通,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文化养老活动,丰富老同志业余文化生活。发挥老同志“三大优势”,为集团公司和二二一局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二一局局机关本部设在北京,设置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劳动处、资产管理处等四个职能处室,另设6个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即西宁管理处、分散安置管理处、合肥管理处、淄博管理处、上海管理处、北京管理处,分别负责对安置到全国各地的二二一厂离退休人员进行服务和管理。